不忘初心 | 迪乐姆助力革命老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10月22日,迪乐姆受邀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西柏坡公益捐赠活动,迪乐姆为本次活动捐赠了8套人工智能创客课程教学资源及硬件设备,助力革命老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实际行动为革命老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本次捐赠活动由装备分会发起,北京文香、上海迪乐姆、北京中教智联、广州视睿等企业共向西柏坡革命老区的西柏坡中学、西柏坡小学、北冶中学、北冶小学四所学校,捐赠了580多万的智能教育装备,共同推进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
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学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别晓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韩呼生、秘书长王玲,副秘书长余舰、后有为,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郭晋保,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副主任熊丹青,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教育装备技术中心主任沈杏林,宁波市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管理协会会长陈建平,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教育考察团等各省市装备中心领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黄娟等各大学负责人,井冈山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郭清东等地方教育局领导及部分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捐赠仪式。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理事长韩呼生主持本次捐赠仪式,他以简明生动的语言点出了本次捐赠的主题: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们的智慧校园建设也将从西柏坡学校这里走来。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理事长韩呼生
捐赠仪式·领导发言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别晓竹在捐赠仪式上发言中表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千家万户,未来将会进一步整合会员资源继续为西柏坡这片红色的土地贡献一份力量。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郭晋保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企业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指出本次捐赠活动是作为一个共建项目而进行长期的合作,希望企业家和教育专家借助此次平台与学校的师生共同建设智慧校园,推动西柏坡乃至石家庄的装备水平的发展。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 别晓竹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郭晋保
捐赠仪式·感恩同行
平山县人大副主任刘国英、西柏坡中学校长高英杰分别代表平山县政府和受赠学校,对捐赠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示由衷的感谢。高校长在发言中表示,本次捐赠活动对于革命老区学校意义非凡,西柏坡受赠学校将进一步与专家,企业深入沟通交流,促进教育装备的落地,促进本地区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平山县人大副主任刘国英

西柏坡中学校长高英杰
捐赠仪式·继续前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副秘书长后有为针对本次捐赠方案做了详细的工作汇报,并表示将继续发挥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汇聚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和社会智库力量,共同推进创建“智慧校园示范校”。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副秘书长后有为
最后,王玲秘书长为本次捐赠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王玲秘书长说,本次捐赠是立体,不只是教育装备的捐赠,而是旨在全方面提高校长老师的信息素养,同时对校园文化、校园空间进行建设。下一步要通过召开会议,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及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模式的研发和应用,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服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中国的教育装备,不仅从这里走向全国,还要从中国走向世界,为人类的文明提升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秘书长王玲
作为捐赠企业的代表,北京文香董事长朱玉荣也在会上做了发言,他表示将和在座的企业继续为精准教育扶贫共同发力,在协会的带领下,共同发展教育装备,让教育装备真正落地进行应用,让教育扶贫真扶真贫。

迪乐姆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迪乐姆在本次活动中能为革命老区信息化教育建设尽微薄之力倍感荣幸。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2.0时代,创新教育已成为智慧校园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迪乐姆通过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综合解决方案,以系统全面的课程内容输出,极大地扩展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空间,有力地加快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培养的有机集合。迪乐姆一直坚持以多类空间平台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教学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从中提取学习的本质属性,更好地促进思维的发展。
捐赠仪式现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前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在贫困地区的共享应用。迪乐姆立足自身优势,不忘初心,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创新课程系统输送当地,真正落实科技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助力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政策,为国家教育现代化贡献创新课程系统的力量。未来,迪乐姆将继续围绕国家教育优先的战略定位,继续支持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事业,以帮助学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通过输送高质量的教育内容,落实科技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贡献创新课程系统的力量。